close
從柏拉圖美諾篇(Meno)探討
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所運用之方法
 
摘要
 
       蘇格拉底認為“人有不朽的靈魂”;在與美諾的對話討論中,蘇格拉底藉由問答的方式,來確認美諾家中一位從未受過教育的童奴是擁有知識的,其方法是僅需回憶起原就存於靈魂中的知識。因此,蘇格拉底認定一位智者僅須扮演好提問的角色,人們便可經由回想,即能憶起曾學過的知識。
 
      究竟“知識”是每一個人自身原有,存在於不滅的靈魂,並將知識帶來的到目前的身體之中?亦或是經由現在的身體努力習得?本文將從蘇格拉底與美諾的對話為起始,探究音樂教育者應用何種態度與方法來引領學生,使“教”者對教學有所貢獻、並使“學”者能得其所應習得。
 
關鍵詞:音樂教學、靈魂不滅、知識、蘇格拉底、憶起。
 
壹、前言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人的靈魂不滅,因此會將曾經學習過的知識存於靈魂當中。倘若這個論述是成立的,那麼,在音樂教學中的“教”與“學”是否是經由音樂教師的幫助習得;或是僅靠問與答,即能使學生憶起原就存在於自身靈魂中的知識?或真如“教師”字面上所言,學生之所以習得知識,是經由一位老師的教導而學會的呢?
 
      在《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美諾篇》中有一段對話,蘇格拉底對美諾說:一個無知者可以對某個他不具有知識的主題具有正確的意見。 對於這個不具有知識的主題,可以給出正確的意見,正是因為這靈魂曾經學習過這個目前他以為不了解的主題,但在回答時,因為被詢問的過程中,能夠使其回想起曾經學習過的,因此能回答出應有的答案。
 
    因為對話中討論未曾就學的童奴,是否能經由學習而得到美德與知識,於是蘇格拉底對美諾說:
 
    若在許多場合以不同的方式向他(這裡的“他”指的是美諾家中的童奴)提出同樣的問題,你就能看到最後他會對這個主題擁有和其他人一樣準確的知識。這種知識不是來自於傳授,而是來自於提問。他會為自己恢復這種知識。在他身上發生的恢復知識不也就是回憶嗎? 
 
     為了證實蘇格拉底的說法,因此本研究者運用“問與答”的方式來檢查蘇格拉底的方法是否可行。教學的方式是用“詢問與答覆”來檢驗一位未曾學過分數的五歲的男童,可否真能僅經由音樂教師的提問,而沒有給予任何教學暗示,但男童卻可藉由教師的提問,而回憶起,並給出關於音符音值(Time value)長度的正確回饋。
 
貳、如何學習新的知識—從美諾篇探討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一員,對於人們如何學會新的知識?教師需要用何種方式來引導、啟發這許許多多、一心向學的學生呢?在《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的〈美諾篇〉中,有些關於教與學的討論;蘇格拉底透過與美諾家中未曾受過正式教育的童奴,用提問的方式,讓從未受過教育的童奴,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回答與數學有關的圖形問題。藉此證明了知識並非經由他人傳授而習得,僅需靠著回憶,即能依照自己心中的順序慢慢地憶起。
 
    蘇格拉底(Socrates)對於“是否能教”一事,在《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美諾篇〉裡,蘇格拉底與美諾、以及阿尼圖斯(Anytus)有著諸多的對話討論;蘇格拉底說到:
 
    既然靈魂是不朽的,重生過多次,已經在這裡和世界各地見過所有事物,那麼他已經學會了這些事物。如果靈魂能把關於美德的知識的以及其他曾經擁有過的知識回憶起來那麼我們沒有必要對此感到驚訝。一切自然物都是同類的,靈魂已經學會一切事物,所以當人回憶起某種知識的時候,用日常語言說,他學了一種知識的時候,那麼沒有理由說他不能發現其他所有知識,只要他持之以恆的探索,從不懈怠,因為探索和學習實際上不是別的,而只不過是回憶罷了。 
 
      教育是百年大計,這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但教育的方法能否得宜?教學方式如何才是最為恰當?每一位學子的天賦才能究竟如何被啟發?以下將依著蘇格拉底“問答、憶起”的方法舉例說明之。
 
參、音樂教學中“憶起、喚起”之實例
 
       在蘇格拉底在與美諾家中童奴對話時,亦不時地提醒美諾,倘若他自己忘了制定的問與答的原則而給予童奴任何指點與解釋,並非僅就童奴自己的意見向他提問,就請美諾告知他。 蘇格拉底希望藉由未曾就學過的童奴來證明“是否能教”,蘇格拉底對美諾說:通過與我共同探索真理,他(指的是未曾學過任何知識的童奴)會有所發現,而我只是向他提問,並沒有教他甚麼。
 
      倘若在教育學子時的真實情況,是如同蘇格拉底所言,運用的方法是“回憶”,那麼身為一名已經從事音樂教育近三十年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這教學的情境裡所需扮演的角色即是盡力幫助學子憶起,並使學生能夠從原本對音樂的無知中,靠著自己的力量找到正確的答案。 
 
    以一位從未學習過的數學中的分數演算法的五歲孩童為例:在五歲男孩學習音樂理論中的音值(time value)時,教師運用的方式即為問答的方式、與幫助學生憶起。
 
    教師:你知道一個四分音符(♩)等於幾個八分音符(♪)呢?
    學童:兩個(♩=♫)
    教師:若是四分音符為一拍,八分音符就是二分之一拍。
    學童:知道。
    教師:那你是否知道一個四分音符(♩)等於幾個十六分音符( )呢?
    學童:四個。(♩= )
    教師:剛才說過,是四分音符為一拍,八分音符就是二分之一拍。那麼你是否知道十六分音符會是幾拍呢?
    學童:四分之一拍。
 
      在目前的正規教育體制中,一名五歲的孩童應尚未習得數學中分數的演算方式,但在教師運用蘇格拉底與美諾家童奴的問答法,且並無給予該孩童任何提示與解說後,孩童即從教師的提問中自然地回答。根據蘇格拉底對美諾的說法:
 
      要麼他在某個時候獲得了他現在擁有的知識,要麼說他始終擁有知識。如果他始終擁有知識,那麼他必定始終知道;但另一方面,如果說他在以前某個時段沒有獲得知識,那麼他今生就不可能擁有這種知識,除非某人教他。 
 
肆、結論
 
       在古希臘人的認知中,“哲學”即“愛智”之意;增進學生對於各種事物的認知與增強其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增加智慧,是教師們應盡的責任。身處於此資訊流通快速世代裡的教育工作者,無不卯足全力,努力地想方設法尋找各種新的教學方式,來激起新世代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但仍舊有許多教學者受挫連連,尋不得最洽當之教學法。
 
      倘若試著倒回返前做較學法的研究,一位現代的教學者,用著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引導方式,於現今的音樂教育上;雖然蘇格拉底從未自稱為教學者,亦未曾收過任何的束脩,僅僅用問答的方式,讓學生憶起被現今身體遺忘,但靈魂仍舊記得之知識,運用古典思維來引領新世代的學子們,仍然不顯過時,依舊適用。教師之職應助學習者有深入思考之能力,其後方將其潛能發揮到最完善之程度,使每一位學子皆能展露頭角。
 
參考文獻
 
吳華山、龍玉蘭,〈柏拉圖音樂倫理價值思想探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3期,2007),頁151-154。
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2002。
柏拉圖,《理想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秦建平,〈論數學、物理、哲學與音樂演奏的關係〉,《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6卷4期,2010),頁207-208。
郝軍,〈關於音樂教育的哲學思考〉,《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84期,2008),頁105-107。
趙曉生,〈音含美 樂孕哲—根植於音樂“本體”的“音樂”美學與“音樂”哲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卷1期,2010),頁27-30。
arrow
arrow

    ChangDipABR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